英文原名: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by J.R.R.Tolkien

中文書名:《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出版社:聯經,2001年一月初版

譯者:朱學恆 中央大學電機系畢業,對科幻〈Science Fiction〉、奇幻〈Fantasy〉類型的小說有濃厚的興趣和研究。譯有《龍槍編年史三部曲》、《龍槍傳承》、《龍槍傳奇三部曲》、《黑暗精靈三部曲》、《夏焰之巨龍》等。

譯者的奇幻文學網站:www.lucifer.hoolan.org

E-mail:lucifer8@ms25.hinet.net

發行人:劉國瑞

責任編輯:顏艾琳

校對:劉洪順

譯評人:S.C. Ting



話說在前面



這篇短評並非聯經版《魔戒首部曲》中譯本之評論,而只是此書的前言譯文之勘誤說明,加上一點感想。老實說,寫這篇小文的動機,只是因為譯者朱先生曾在kkcity bbs 的翻譯版上,表示歡迎在下指教,因此特別尋來中譯本,和手中的英文版本比對。一比之下竟然發現令人不吐不快的種種問題。以本文指教朱先生,在下愧不敢當,僅討論此篇前言翻譯上的一些問題。



本文完全著重在譯文和英文原文本身比對,不討論orc要翻成什麼比較好,或是詩歌翻的像不像詩歌之類的,因此閱讀起來可能會像是令人打瞌睡的英文課。本文中所有在下翻譯的文句,純為與譯文對比說明之用,並非定譯。



本文中用來與中譯本比對的英文版本是HarperCollins, 1999年版





魔戒首部曲前言譯文勘誤





譯文前言第一句



這個故事隨著筆者的描繪而逐漸壯大,漸漸成為記載魔戒聖戰歷史的一段篇章,其中還包括了許多對遠古歷史的簡短描述。



托爾金原文



This tale grew in the telling, until it became a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 of the Ring and included many glimpses of the yet more ancient history that preceded it.



說明



第一句譯文是引申,原文稍稍玩了一點文字遊戲,譯文沒有翻出就罷了。但接下來it became a history of ~~~ 應該是"這個故事演變成魔戒聖戰的歷史",並非"歷史的一段篇章"。也不是如譯文說"對遠古歷史的簡短描述",而是"這個越說越長的故事除了記述魔戒聖戰之外,還包含了聖戰之前古老歷史的浮光掠影"。



這是吹毛求疵嗎?應該不是,因為譯文似是而非,不是托爾金的原意。



譯文



在筆者剛開始撰寫《魔戒前傳》時,以及該書於西元一九三七年出版前,這樣的演化就已經展開。



原文



It was begun soon after The Hobbit was written and before its publication in 1937;



說明



譯文忽略了基本的英文文法。The Hobbit was written 是過去式,因此托爾金的原意是他在《魔戒前傳》寫完後不久,尚未在1937年付梓前,魔戒首部曲的寫作就已經開始了。而不是如譯文所說"在筆者剛開始撰寫《魔戒前傳》時"。



譯文



但是,在完成《魔戒前傳》之後,筆者並不準備立刻著手進行續集的寫作;因為,筆者想要先將這構思已久,世界中的遠古傳說和神話架構完成。



原文



but I did not go on with this sequel, for I wished first to complete and set in order the mythology and legends of the Elder Days, which had then been taking shape for some years.



說明



首先,原文並沒有"在完成《魔戒前傳》之後"這句話。接下來,也並不是如譯者所說,托爾金沒有動筆寫續集的原因,是因為他要"先將這構思已久,世界中的遠古傳說和神話架構完成"。英文原文說的是,"我想先完成並編排數年來逐漸成形的那些遠古時代神話及傳說"。是Elder Days的神話及傳說,不是世界中〈?〉的遠古傳說和神話架構。譯文擅自增添,且再度似是而非,中文文句也不甚通順。



譯文



筆者〈…〉並不認為這能夠引起其他人多大的注意。而且,筆者當初是基於對語言學的個人嗜好,才會開始想要鋪陳和設計精靈語言的歷史背景。



原文



I had little hope that other people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is work, especially since it was primarily linguistic in inspiration and was begu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of 'history' for Elvish tongues.



說明



引用到這裡,也就是前言第一段結束,譯文幾乎每一句都有問題。托爾金說他不敢冀望其他人對這本書有興趣,特別是因為本書的靈感主要是來自語言學,創作的原因是要替他發明的精靈語言歷史鋪陳必要的背景。並不是如譯文說是"基於對語言學的個人嗜好"。托爾金的確是語言學者,但是他的原文說的是作品的靈感,跟他個人嗜好有何干?也並沒有其後所謂"才會開始想要鋪陳和設計"這種因果關係。



譯文



一但筆者開始之後,整個故事不由自主地喚醒了在下對於遠古歷史的記憶,甚至在整個故事結束之前,小說本身就成了歷史的見證。



原文



But the story was drawn irresistibly towards the older world, and became an account, as it were, of its end and passing away before its beginning and middle had been told.



說明



這段譯文可能是譯者自己編出來的,因為和原文毫無關係。原文是托爾金自述他在廣大讀者的要求下開始撰寫魔戒前傳的續集,因為讀者想知道哈比人的冒險故事,但是"這個故事的走向無可避免地傾向古老的世界,而在起源和壯大都還未敘述前,就成了其終結消逝的紀錄"。

這句話的主詞一直都是the story。譯文讓人懷疑譯者到底看不看得懂托爾金在說什麼,還是只看見其中幾個名詞,然後用個句子將這些名詞串起來自圓其說?



譯文



在故事中提到了許多…;還有許多意蘊深遠的人物與地點:…



原文



there were already some references to…, as well as glimpses that had arisen unbidden of things higher or deeper or darker than its surface:…



說明:



譯者顯然不明白從as well as 到 surface為止這個句子的意思,因此就胡亂矇混為"意蘊深遠"。其實托爾金是說在《魔戒前傳》中,就已經提到許多在魔戒三部曲裡重要的人事物地了,例如精靈王艾隆等;此外還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一些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崇高、更深沉、或是更黑暗的東西,如甘道夫,魔戒等。譯文含混帶過,用四個字就交代了這麼長的句子,可謂不負責任。



譯文



這些歷史的浮光掠影,讓讀者漸漸進入第三紀元的世界,並且進而得知魔戒聖戰的來龍去脈。



原文



The discover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glimpses and of their relation to the ancient histories revealed the Third Age and its culmination in the War of the Ring.



說明



托爾金的原文是說,發覺了《魔戒前傳》中提及的這些人事地物的重要性,和其與古代歷史的關聯後,就此揭露了譯文所謂的"第三紀元",以及"第三紀元"的高潮"魔戒聖戰"。譯文完全錯誤,不知是根據什麼譯成的。有可能是因為本句是承接上一個譯者看不懂而矇混過去的句子,因此這一句譯者只好也自己胡說八道了。



譯文



在這段時間中,筆者並未廢弛其他的工作,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筆者也常常會因為其他的嗜好而分散了心神。



原文



…1936 to 1949, a period in which I had many duties that I did not neglect, and many other interests as a learner and teacher that often absorbed me.



說明



譯文的問題主要出在後段。譯文所說"教學相長的過程",是以為托爾金教書,別人受教,而托爾金在此過程中還分心。但原文other interests as a learner and teacher是托爾金自述因為身為教學者和學習者的雙重身分,使他專注於許多其他的事物,因此魔戒三部曲的寫作只能斷續進行。absorb並非譯文所謂"分散了心神"。



譯文



一九四四年時,由於有太多的線索仍未闡明,筆者認為必須安排,或至少報導這場由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戰爭;因此,筆者只得強迫自己開始描述佛羅多前往魔多的旅程。



原文



It was during 1944 that, leaving the loose ends and perplexities of a war which it was my task to conduct, or at least to report, I forced myself to tackle the journey of Frodo to Mordor.



說明



這一段錯誤的譯文強將並不存在的邏輯硬加在托爾金頭上。原文應是"在一九四四年間,我放下了這場應由我指揮,或至少該我報導的戰爭之千頭萬緒,強迫自己處理佛羅多前往魔多的旅程"。譯文硬說托爾金認為因為線索不明,該要報導魔戒戰爭,所以開始寫佛羅多之旅,完全弄擰了原意,再度顯示出譯者並不知道托爾金在說什麼。



譯文



《魔戒三部曲》於十年前出版,至今已經有許多人讀過這篇故事,筆者在此必須回答許多人所提出的意見和推測。筆者讀過,或是直接收到,許多關於這故事背後隱藏涵義的說法。筆者對此的解釋是:這是身為一名說書人最大的誘惑。說書人永遠無法拒絕傳述一段漫長史詩的機會。



原文



The Lord of the Rings has been read by many people since it finally appeared in print; and I sh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here with reference to the many opinions or guesses that I have received or have read concerning the motives and meaning of the tale. The prime motive was the desire of a tale-teller to try his hand at a really long story that would hol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aders…



說明



光讀譯文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然而參照原文,就會發現:第一,托爾金並未說《魔戒三部曲》是在十年前出版的。第二:托爾金並未說他"必須回答許多人所提出的意見和推測"。托爾金只是要針對眾多讀者或評論家懷疑《魔戒三部曲》有各種隱喻或諷刺時事的說法做些說明。他寫《魔戒三部曲》的主要動機,只不過是一個說書人想說一個漫長且能感動人心的故事。按照譯文的說法,大家對《魔戒三部曲》有各種隱喻的揣測,托爾金的解釋是因為"這是身為一名說書人最大的誘惑。說書人永遠無法拒絕傳述一段漫長史詩的機會"??說書人無法拒絕誘惑跟大家懷疑故事中有隱喻有何相關?譯文難道沒有邏輯上的問題嗎?更別提根原文全然不符。這一段還未結束,底下還有更嚴重的誤會。



譯文



身為史詩的嚮導,筆者只能夠以自己的情緒作為判斷的依據,因此,錯誤是無可避免的。



原文



As a guide I had only my own feelings for what is appealing or moving, and for many the guide was inevitable often at fault.



說明



可歎的是,譯文錯誤不但似乎無可避免,而且還極為嚴重。托爾金在這裡承接上文,描述他寫《魔戒三部曲》的心路歷程。As a guide 不是托爾金自詡為他筆下史詩的嚮導,這裡的guide是托爾金自述寫作時的依憑!因此原意是"我寫作時只能以自己的情感為指引,以此判斷什麼吸引人或是撼動人心,而對許多人來說,光憑自己的情感下筆是一定不正確的"。原意和譯文差很多吧?



譯文



但是,故事細胞從經驗的養份中消化吸收的過程是十分複雜的,截至目前為止的證據和線索都是十分模糊和抽象的。



原文



but the ways in which a story-germ uses the soil of experience are extremely complex, and attempts to define the process are at best guesses from evidence that is inadequate and ambiguous.



說明



"截至目前為止"開始的這一句,顯然有誤。引用譯者的直譯,"故事細胞"從經驗中吸收養分的過程十分複雜,而原文是"要試圖定義這種過程,頂多也只能根據不足且模稜兩可的證據來猜測而已"。譯文的"截至目前為止"不知出自何處,"十分模糊和抽象"的"證據和線索"也是譯文自編自導自演的。





譯文



從一開始的時候,筆者在構思情節時就預見了這個結果;只是當初並沒有薩魯曼這個角色,因此劇情的走向稍有不同。當然,筆者在此也必須再度強調,該段故事一開始就沒有對時事的隱喻和暗示。



原文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foreseen from the outset, though in the event modified by the character of Saruman as developed in the story without, need I say, any allegorical significance or contemporary political reference whatsoever.



說明



薩魯曼真可憐。雖然他在故事中是惡役,但譯文說托爾金說故事原先沒有他,完全是錯誤的。原文仍在解釋大眾對魔戒中夏爾殘破狀況的揣測,大家以為是指二次大戰後英國的慘況,而托爾金的解釋是"這種慘況是在一開始就可預見的,然而故事中由薩魯曼這個角色所影響的情節,應該用不著我再說了,完全沒有任何政情隱喻或時事暗諷在內"。請注意,原文中的without 是該和allegorical significance or contemporary political reference 在一起的,而不是如譯文所誤解是指Saruman,而譯成"當初並沒有薩魯曼這個角色,因此劇情的走向稍有不同"!托爾金沒有說原先情節沒有薩魯曼!



譯文



不過,有許多讀者的疑問,只能夠利用額外增加的附錄來回答;特別是語言學方面的設定,是在舊版小說中所沒有的。



原文



but many enquiries could only be answered by additional appendices, or indeed by the production of an accessory volume containing much of the material that I did not include in the original edition, in particular more detailed linguistic information.



說明



原文一大串,譯文只有一行多一點就結束了。托爾金在這裡解釋這一版魔戒三部曲增添的附錄,主要是為了解答熱心讀者的問題。"但是許多疑問只能用額外的附錄來回答,甚或需要出版一本副冊,內含在原先版本中我沒有加進去的材料,特別是更為詳盡的語言學資訊"。這麼一大句話,譯文竟然只用"特別是語言學方面的設定,是在舊版小說中所沒有的"兩句話交代,到底是怎麼回事?



譯文



這份列表的目的是在於列出所有的名詞,而不是為了提供完整的參考資料,因此才有效減少了該份列表的字數。



原文



This index is in intention complete in items but not in references, since for the present purpose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reduce its bulk.



說明



譯文的說明讓人一頭霧水。為了列出所有名詞而不提供參考資料,所以有效減少列表的字數??這是什麼道理?參閱原文就明白了。不是"因此才有效減少了該份列表的字數",托爾金是說"這份索引意在完整列出所有細目,而非參考資料,因為必須減少索引的份量才能符合眼前的目的"!



一點感想



托爾金是十九世紀出生的英國學者。他的英文用法和文風都和現代人有所差別。更別提他是語言學家,對文字的掌握和一般小說家不同。這篇前言並不長,原文只有五頁。譯文則比較長,但也不過七頁。然而就在這短短一篇前言中,譯者不斷誤會托爾金的意思,譯文有時似是而非,有時根本完全擅自編造。譯者自以為看懂了原文,並且以自己闡釋的意思轉化出來,殊不知事實上原文並非譯者以為的那個意思。雖然中文或許可以自圓其說,閱讀的讀者大眾也未必能夠看出譯文的邏輯疏漏或是詞不達意之處;但從翻譯「信」及「達」的角度來看,是不及格的。



說的嚴苛一點,也就是廣大讀者閱讀的譯作,恐怕並非托爾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NZAN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