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幻推理
〈十年前的文字,稍微整理一下貼出來,有興趣沒看過的人可隨意看看〉
科幻推理小說〈Science Fiction Mystery〉對國內的推理或科幻迷而言,可能是個較為陌生的名詞,然而在歐美早已風行有年,深受科幻及推理兩派讀者的共同喜愛。科幻推理小說的迷人之處,在於既有海闊天空的科學幻想為背景,又有推理小說的緊張懸疑為架構,自然能夠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手。
此派小說的開路先鋒,前輩大師,乃是艾薩克•艾西莫夫〈Issac Asimov〉。舉世聞名的科幻大師艾西莫夫,於一九二零年出生於俄國斯莫蘭斯克附近,三年後隨父母移居美國。他在紐約的布魯克林長大,八歲時歸化為美國公民,過人的記憶力使他在十六歲不到就讀完高中。之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而未遵從父意習醫。經過短暫的軍旅生涯,他於一九四九年獲得博士學位,並成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生化講師;一九五五年陞任副教授,專研核酸。然而,學術研究的壓力逐漸與他在文學領域的抱負衝突,於是艾西莫夫在一九五八年退休,成為專職作家,不過仍與大學保持聯繫。
艾西莫夫使人目眩神迷的科幻作家生涯始於一九三九年。他曾獲得多屆雨果獎和星雲獎,並創立了膾炙人口的「基地」系列、「機器人三大戒律」等。艾西莫夫同時也是極為成功的推理作家。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北美史》、《聖經導讀》、人名辭典,百科全書,教科書,數冊自傳,各種科普著作,是當代極具影響力,著作等身的學者。
許多讀者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科幻小說既然是無中生有,那作家自然可以隨心所欲,愛怎麼寫都可以。其實,科幻小說和其他的文學作品一樣,有一定的創作法則。科幻推理小說既要融合科幻和推理,又要不悖常情,其難度可想而知。這也就是在艾西莫夫首開先河之前,無人想到或敢於嘗試的原因。
又或有人認為,科幻小說當然可以輕易地和推理小說結合在一起。對大多數人而言,科學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而科學家則不啻是福爾摩斯。更多的人會覺得將科幻和推理融合對讀者是不公平的,因為在科幻小說裡偵探可以說:「你知道嗎,華生,自從二一七五年之後,所有的西班牙人都改學法語,西班牙語已經沒人使用了,那麼荷西怎麼會用『西班牙文』說出那些有意義的話呢?」或者偵探可仰賴某種特殊工具破案,而說:「你知道嗎,華生,我的隱藏探測器可以立刻偵測到珠寶的藏匿處。」
這些說法都是不公平的。一般的推理小說作家也可以這樣欺瞞讀者。他們可以蓄意隱藏必要的線索,也可以憑空生出一位關係人來。他們可以在某方面大作文章,然後到結尾時把上述苦心經營的片段一腳踢開。他們無所不能。
事實上,好的推理作家並不一定會如此愚弄讀者。線索可以模糊不清,但不能省略。重要的段落也許是用輕描淡寫的手法帶過,看起來毫不起眼,但還是寫出來了。讀者被無情的誤導,迷惑,但是從未被「欺騙」。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科幻推理小說。艾西莫夫不用從天而降的新方法來解開小說中的謎團。他也不利用未來的優勢,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常識」。事實上,在小說中艾西莫夫先仔細地對讀者解釋所有科幻背景的細節,使讀者有公平的機會推理出結論。故事裡的偵探所利用的科幻世界的線索,一定都已經小心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甚至某些現存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也加以解釋,以確保讀者能夠了解。
基於以上的原則,科幻推理小說不僅是一種可以成立的創作類別,更是種能提供絕大樂趣的文學作品。因為就算屏除推理的部份不談,光是科幻背景就夠引人入勝了。
艾西莫夫為了證明他的科幻推理論點,首先在一九五四年出版了一本科幻推理長篇《鋼鐵洞窟》《The Cave of Steel》。大家一致認為是一本好的科幻小說,同時也是好的推理小說。一九五七年的續篇《赤裸的太陽》《The Naked Sun》,同樣廣受好評。
為了證明這種小說的形式極具彈性,艾西莫夫同時也寫了許多科幻推理短篇。以下摘錄美國各大書報雜誌對其作品的短評:
「極富娛樂性。」
──Sunday Times
「一系列未來的『本格解謎』……佈局簡潔,設想出奇;科幻小說竟有這種寫法。」
──The Observer
「任何對科幻小說有一點興趣的推理迷,或是任何對推理小說有一點興趣的科幻迷,都會喜歡艾 西莫夫的科幻推理。他的作品完全遵守推理小說的法則,同時加上科幻的刺激。」
──Morning Star
-----
留言列表